欢迎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好消息!鄂尔多斯这项工作获全国荣誉!

近日,中央统战部通报了2023年度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全国统战信息工作情况,鄂尔多斯市委统战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示范创建》获评2023年度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原文链接

一、创新背景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强调“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7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发出了“七个作模范”号召,提出全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目标。鄂尔多斯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在全区先行探索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植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

二、主要做法

建立一套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各级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市旗镇村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以自治组织形式成立四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1094个,吸纳一批讲政治、懂业务、甘奉献的老干部、老同志和专家学者,形成“领导小组+促进会”示范创建组织体系。各级党组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纳入巡察内容、纳入实绩考核、纳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内容、纳入政府工作规划、纳入部门业务工作、纳入基层组织重点工作,形成“十个纳入”的落实机制,构建起党委领导、促进会发挥作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搭建一批实践宣教平台。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宣教阵地标准化建设的通知》,指导各级、各领域搭建科学运行、全域覆盖、全民共享的工作新载体。市本级建立实体化运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中心,作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鄂尔多斯市分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心具备宣传教育、发展研究、成果转化等功能,每年举办各类班次80余期,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旗区利用现有场馆建筑,打造了集宣传教育、文化浸润、服务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基地。比如,伊金霍洛旗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馆,准格尔旗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内蒙古大学等4所国内院校合作,建立实践研究教学基地。苏木乡镇(街道)利用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战之家等场所进行布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77个。嘎查村(社区)在不挂牌子、不设分支机构、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情况下,与已建立活动场所共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989个。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两新”组织利用党员活动中心等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阵地442个。

组建一批主题宣讲队伍。由市、旗两级宣传部门牵头,在党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学校、乌兰牧骑等7个领域组建宣讲队伍1812支,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打造覆盖全域、教育全民的“润心环境”。比如,骨干宣教队伍由党校教师和宣讲团成员组成,既负责其他领域宣讲队伍带头人培育,也负责干部队伍培育,已组建10支,开展宣讲314场次。嘎查村(社区)宣讲队伍,由嘎查村(社区)书记负责,依托驻村工作队、社区“能人”、社工、志愿者等力量,结合文体、公益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940场次。学校宣讲队以党组织负责人为带头人,依托教师骨干、辅导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力量,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宣讲1924场次。流动文艺宣讲队伍,由市、旗两级文旅部门、文联依托乌兰牧骑、文体协会、文艺志愿者、民间文艺团队等力量,创作歌舞《党旗飘扬的地方》、《根脉相连》、小戏小品《二十大精神指航向》、《和和美美颂赞歌》等文艺作品40余件,深入基层开展宣讲559场次。

打造一系列标志性实物实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打造主题公园、广场、街区。在不改变原有景观和功能基础上,植入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建设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广场19个,打造主题街区6个。二是打造主题研学线路和公交线路。依托旅游景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历史遗址遗迹等,打造了集教育性、体验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籽籽同心、幸福暖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行研学线路18条,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5A级旅游景区全部作为体验行研学线路上的参观点。在客流量较大的公交线路打造主题公交线路17条。三是打造主题教育展厅。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鄂尔多斯大地上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走来”的历史史实,打造了桃力民抗日根据地陈列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南京知青纪念馆等主题教育展厅,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打响一个“暖城·石榴籽”品牌。制定《全域实施“暖城·石榴籽+”工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行动方案》《“暖城·石榴籽+”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标准十一类》等文件,分领域培育先进典型,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圈、旅游景点、学校、服务窗口等22个领域打造示范点738处,按照建设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力争实现全面覆盖、全域示范。目前,已评选石榴籽家庭139个、石榴籽嘎查村(社区)83个、石榴籽学校36个、石榴籽企业43个、石榴籽窗口单位121个、石榴籽典型个人116个。

三、工作成效

(一)大宣教格局的形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示范创建以来,通过组织有力、平台有效、队伍给力、场景浸润,构建起覆盖全域、辐射全面的大宣教格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草原最深处,各族群众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牢固。

(二)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的形成,让民族工作更加高效。示范创建以来,各级党组织担当作为、部门齐心协力、促进会聚合资源、群众积极参与,构建起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抓民族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的难题,改变了统战、民族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让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同。示范创建以来,各地区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鄂尔多斯大地上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创作系列主题作品,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和“润物细无声”熏陶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