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润物于无声,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着眼于有形 让宣传载体实起来
包头市着力打造教育阵地,持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蒙古体验区包头市展演活动,以“石榴结籽心连心 共铸民族团结情”为主题,采取互动体验的形式,全面展示包头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精神面貌。打造机关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讲好包头市民族团结故事,展示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到各族党员干部日常生活当中。打造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共展出图片190张,民间收集实物70余件,珍贵影像影像资料100余分钟,采取“展示+虚实融合+虚拟体验”的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包头市民族融合故事、产业融合故事、城市民族故事、群众身边故事。
着眼于有感 让文化认同强起来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专题学习研讨列入全市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纳入市县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计划,累计开展学习研讨40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20万人次,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以树牢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重点,以“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和红色故事为背景创作《双翼神马》《都贵玛》《黄河从草原走过》等一批文艺精品,讲好包头故事,传承民族团结文化根脉。在17个市级以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类参观学习近100万人,举办“习近平用典讲习会”“百姓百人百团”巡回宣讲等活动5200多场次,受众超100万人次,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市30多万名大中小学学生同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培训教职人员3.5万人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着眼于有效 让共有精神凝起来
包头市深入开展“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制定出台《新时代支持达茂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安排义务教育专项资金4.16亿元,有效改善农村牧区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6.29亿元、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2.77亿元、农村牧区饮水保障资金0.13亿元,持续完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753万元,共有91个项目入库,促进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为民贸民品企业争取上级贷款贴息资金1593万元,为民营企业代表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展示,为促进边境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实用技术支撑,促使包头市荣膺全国营商环境劳动力市场监管指标表现优秀城市,荣获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称号。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各族群众就业4.12万人,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3亿元,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资金1.2亿元,稳定就业岗位46万人次,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